东营市垦利区人民检察院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检察文化

【检察微文】我的“庄户能人”父亲

来源:垦利县人民检察院    发布时间:2022-06-15    浏览次数:0

    父亲虽然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多年了,但我还是念念不忘。从十八岁参军入伍,到三十二岁转业前一年父亲去世,总感觉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太少,而没有尽到点孝心愧对了父亲。

    父亲是个庄户能人。父亲尚乃文,1937年出生在胜坨镇尚庄村,后来跟随爷爷奶奶迁居到崔家村。由于出生在那个动乱年代,加上家庭生活困难,一天学也没能上,是个土生土长的庄户人。父亲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脑子却是很聪明,在我的记忆里,就没有他不会干的事情,可称得上是位农村“业务专家”。在生产队赶过马车,当过队长。在村里盖房砌墙,红白喜事,没有他不懂不会的。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父亲为了养育我们兄妹五个,在种好自家农田的情况下,曾经带领全家卖过馒头。后来父亲养了一匹马,在我们村附近承包了外村的几亩土地种起了菜园。春天种上各种各样的蔬菜、香瓜,还有棉花,父亲种的庄家总比别人家长得好、收得多,等收获了父亲就赶着马车,拉着我母亲一起去赶集、进油田社区叫卖。就这样,父亲凭着勤劳的双手,把我们兄妹五个养育成人。

父亲是个操心多的人。父亲也是姊妹五人,兄弟三个他是老大,爷爷去世的早,爷爷1978年去世的时候小叔还没有结婚,大家庭的重担自然压在了父亲身上,又赶上1979年黄河南展区灌溉,我们村需要搬迁。在农村,盖房、结婚是家庭大事,也是家中大人操心最多的事情。因为小叔就比我大哥大几岁,我们兄妹五个都是相差两岁,所以在我的印象中,我们家是在不断的盖房子、结婚,因此父亲为我们家操心多可想而知。父亲不光为家庭操心多,在外头也是个操心多的人。村里老人去世发丧,街坊邻居盖房结婚,也都少不了他。尤其是村里老人去世发丧,他是多年的牵头人,叫“外柜”负责人,很多事情都是他张罗、安排,一干就是好几天,父亲总是能按照丧主的请求,本着节简庄重,合情合理的把丧事处理好。

父亲是个对孩子严管厚爱的人。小时候,我们兄弟三个挨父亲揍是经常的事,特别是我大哥,调皮捣蛋遭事遭的多,挨揍最多。记得有一次大哥放学没回家,天黑后扛着一根木头回来了,父亲一问,大哥说是从油田钻井队偷的,父亲二话没说,对大哥一顿胖揍,打完后又让我大哥把木头给人家送回去。后来我们长大了,父亲不再打我们了,但是谁要是做错了事情,还是少不了一顿训斥。小的时候不懂事,对父亲的发脾气、挨揍,从心理除了害怕,有时候可能还不理解,甚至有些怨恨,其是现在想想父亲做的不正是“子不教父之过”吗!父亲也不是光严厉无情的人,记得1986年秋后,我当兵要走的那天,父亲赶着马车拉着我母亲、我姑和婶子从老家到县城送我,离别时的不舍与嘱托还历历在目。后来每每探亲回家,父亲总是高兴厚爱有加。直到1999年秋天,父亲病重快不行了,家里人打电报让我回来,弥留之际还不忘对我的教诲,他说:做人不偷、不抢、不贪,生活作风不乱,把工作尽最大努力做好,只有这样才对得起组织和领导对你的培养。

父亲是个对老人孝顺的人。父亲是为姥姥家住在崔家,对待亲戚长辈热情尊敬,该走动的主动走动。父亲常说,亲戚越走越亲,不走就不亲了。对待父母更是孝顺,从不让爷爷奶奶生气。尤其是爷爷去世后,父亲对奶奶照顾有加,奶奶一直同我们还有叔叔婶子住在一个大院子里,让我和一个表叔与奶奶住在一起搭伙作伴。记得有一回家里包得饺子吃,父亲让我们给奶奶送一碗,母亲说不大多不想送,父亲马上说:“把我那一碗给你奶奶送去,我吃干粮”。父亲不仅从生活照顾奶奶,平时也听奶奶的话,有时候父亲在外面喝酒粘起来我们叫不回家,就让奶奶去叫,奶奶一去叫他就乖乖的回家了。现在回味父亲的孝道是正确的,孝顺老人不仅要从物质层面,也要从精神层面,不仅仅是孝,有时也要顺。

父亲是个乐于助人的人。父亲在我们村能算得上帮忙最多的人,村里老人去世发丧,街坊邻居盖房结婚,父亲是有求必到,从不推辞。父亲认为,老人去世发丧属于公事,是公事就比私事要紧,街坊邻居找帮忙是看得起咱,咱有啥理由不去。宁愿放下自己的活先不干,也要先帮别人干。父亲帮忙是出工出力又出济,盖房子若是急急手一天能完成的活,他就会张罗着大伙急急手一天干完,尽量不拖延时间,一拖延时间房主不仅麻烦,还要管饭,那个时候好几十个人吃一顿饭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若是亲戚朋友求着,父亲更是没啥说的。记得有一个表叔家孩子结婚,到我们家借钱,他满口应承。表叔走后,我母亲问父亲,咱家那有钱?父亲说:“我给他倒倒借借”。父亲就是这样,赢得了同事和街坊邻居的赞誉,在父亲去世发丧那天,街坊邻居们把一张镶嵌着“德高望重”的敬庭挂在父亲灵前。

父亲虽然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他那勤劳正直、乐善好施、豁达进取的精神品质将永远影响和激励着我们。

微信图片_2022061514470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