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垦利区人民检察院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检察文化

扶贫之路,跨越山海的力量——观看电视剧《山海情》有感

来源:垦利县人民检察院    发布时间:2022-09-23    浏览次数:0

 1.jpg

前段时间看了《山海情》这部电视剧,这是一部帮扶脱贫主题的连续剧,讲述了响应国家扶贫政策从宁夏“贫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搬迁到玉泉营地区的移民们筚路蓝缕建设新家园,过上小康生活的故事。

2.jpg

3.jpg

电视剧讲述的故事从情节脉络上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讲述当地政府组织群众从满目戈壁黄沙、不长庄稼的山区西海固地区搬迁到离黄河水源近、交通便利、离省会银川比较近的玉泉营平原地区“吊庄”移民,吊庄群众在新的地方从无到有、一砖一瓦辛辛苦苦建设新的家园,最后整村搬迁的故事;下半部分讲述的是吊庄群众在新的家园开荒种地、自给自足站稳脚跟后,得益于国家“异地帮扶”政策,在福建省对口扶贫干部和科技人才帮助下,通过劳务输出、发展当地特色产业经济等方式,逐渐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结出了对口帮扶的硕果—闽宁镇的故事。这是一部真实到返璞归真的电视剧,单论演员实力而言,各路实力派、知名演员并不少,不过他们没有像其他剧中摇曳生姿、争奇斗艳而是造型“土里土气”地大飙演技,同样令观众大饱眼福。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在各大影评论坛得分很高,也是近年来难得的帮扶主题的高分电视剧。​

4.jpg

5.jpg

本剧的开头,刚从农学院毕业分配到农机站工作的马得福,借调到海吉县吊庄移民办公室帮忙,亲眼目睹了吊庄办主任张树成因为没有拦住反悔跑回家的吊庄群众而受到杨县长批评。巧的是,这七户反悔的村民跟马得福都是干沟乡涌泉村的,因而这唯一的兵顺理成章地被张主任带去涌泉村处理移民的事情。在去村里的路上,张主任向马得福详细解释了政府对吊庄移民的总体规划:把群众从满目戈壁黄沙、缺少水源不长庄稼的西海固山区搬迁到离黄河水源近、交通便利、离省会银川比较近的玉泉营平原地区,通过生存环境的优化来帮助农民们脱贫。对,只是脱贫,没有致富,就像剧中所说的“为了老百姓能吃饱肚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玉泉营的生存条件虽说比西海固山区要好不少,但实际上也是戈壁滩,时常刮大风沙,有水源但是离得并不近,没水没电加上没有房子要住窝棚等等困难,吊庄移民面临的生存环境非常艰苦,与原本的期待差距太大,才会出现一些吊庄群众受不了辛苦跑回原来村子的情况。后来在吊庄办和村里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波三折,难题最终得到解决。村民们在智力开荒种地、垒房起屋,终于将荒凉的戈壁滩改造成了适合居住的家园。

6.jpg

张主任因为工作突出被推荐到党校学习,剧中巧妙地利用临分别时张主任和马得福俩人饭桌上的对话,解释了有些人对国家扶贫政策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的扶贫工作不是简单地给贫困户送钱送物,而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改善群众生存环境、生产设施,为贫困户创造好的脱贫的条件,让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奋斗来脱贫?就如张主任说的:送钱送物式的扶贫只会让贫困户坐享其成,惰性越来越大,变得越来越懒,造成恶性循环,最终还会返贫,治标不治本。我曾做过两年的驻村帮扶工作,对这个政策的理解比较深刻,也非常认同。如果没有长远的政策,即便通过给钱给物的方式使他们暂时生活有保障,并不能永久保障他们的生活,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户的思想,为他们找到合适的脱贫致富办法,让他们依靠政策搞经营搞创收,才能真正帮助他们脱贫。​

7.jpg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1978-2010年)概要》中关于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基本方针就指出: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不仅是扶贫开发的受益人,更是扶贫开发的主力军。只有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自强不息,不等不靠,苦干实干,才有可能尽快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这个道理就像从改革开放前到改革开放后的转变,人还是那些人,地还是那些地,资源还是那些资源,通过有利的国家政策调控提高了各行各业群众的劳动积极性,通过人们的辛勤劳动、积极经营,自然而然就慢慢富裕起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也指出: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摆脱贫困、改变命运。

8.jpg

马得福因为工作扎实,被张主任推荐为新的移民村金滩村的代理书记,同时他也得到了一个消息:福建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将开展对口帮扶,在吊庄移民区建立一个闽宁村,通过三年的大力帮扶,打造一个对口帮扶的样板村。而福建对口帮扶工作队的到来,才真正使移民村群众从刚能吃饱肚子的脱贫阶段走上了更高生活质量的致富道路。

9.jpg

来自福建的挂职帮扶干部陈金山,一位说着一口福建话,却心系宁夏贫困群众的挂职干部,为玉泉营移民打开了封闭已久的大门。他联系福建莆田的企业提供工作岗位,组织赋闲在家的年轻人到电子厂打工挣钱。为了让无法外出务工的群众脱贫,他又想方设法找到了在宁夏研究推广菌草种植技术的专家凌一农教授,传授村民蘑菇种植技术,希望提高村民经济收入,使更多人脱贫致富。然而面对2000多元的前期投资时,大部分人不敢拿钱冒险而退缩了,蘑菇种植的推广出现新的难题。为了推广种菇致富的好路子,马得福挨家挨户动员,并承诺首先建棚种菇为村民们试验风险,最后是弟弟得宝站出来首先种菇以消除村民的疑虑。经过凌教授手把手的指导和自己的辛苦努力,得宝建棚种菇最终得到成功,蘑菇销路广、价格高、供不应求,赚到第一桶金。

10.jpg

《山海情》这部23集的电视剧,因为是内涵深刻的主旋律献礼作品,因而剧情要求思想深刻含而不露,极少煽情和催泪的剧情,福建对口帮扶这几集剧情是难得的煽情和泪点的地方。两位帮扶干部一位科研教授,三个刻画饱满的影视形象,是现实中无数帮扶工作者的代表。一锅菌汤火锅,一瓶家乡味道的沙茶酱,既是慰劳的庆功宴也是帮扶工作者再出发的号角。这几集也是剧中难得的欢快的场景令观众心里也很畅快,因为玉泉营的移民群众看到了“实现心里念念不忘的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的希望,这些受了一辈子穷的农村人,开始由苦到甜的转变。《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概要》中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主要政策措施指出:继续把发展种养业和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种养业是贫困地区的基础产业,投资少,见效快,家家户户都能干,是贫困地区增加收入、脱贫致富最有效、最可靠的途径。

11.jpg

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找到了,而村干部马得福的辛苦还要继续,因为脱贫致富的路还很长……他要想方设法帮助村民寻找销售滞销蘑菇的路子;要与“大有叔”为代表的小农思想比较严重的保守村民“斗智斗勇”;要发愁村民的灌溉用水,筹资建设扬水站;要与麻县长为代表的脱离群众、不讲求实事求是、好大喜功的领导干部周旋……跟那些仿佛无穷无尽、层出不穷的困难做着斗争。当然他并不是孤独地奋斗,在他身后也有张树成书记、杨书记等为代表的领导的支持,特别是张书记,这位剧情一开始因为工作不得力被分管移民的杨县长训斥的吊庄办主任,一步一步成长起来,职务升迁了但是为民亲民的心依然没变,辛辛苦苦忙碌在从玉泉营吊庄村到金滩移民村到东西对口帮扶样板闽宁村再到闽宁镇等一系列移民、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的乡村振兴发展最前线,最终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剧情最后,闽宁镇的发展越来越好,外出打工的白麦苗等年轻人从南方返回家乡继续创业,而在家劳动致富的马得宝、李水旺等年轻人也投身新的产业,干工程、跑运输、搞物流,正应了马得福的父亲马喊水说的那句话:“涌泉村的根有两头,一头在过去,一头在将来”。过去的历史充满了艰辛和困苦,留在记忆中的是黄沙满天、戈壁遍地,一说话满嘴的沙子和看不到头的穷困,而将来的希冀是荒山变绿坡、小康生活和塞上好江南,而且这个理想伴随着人们的辛勤努力变得越来越清晰。

12.jpg

剧尾,创作者们用一段话来这部剧进行了总结:“这不是理想,而是一个人一群人的真实经历。更是时代大潮写给每个人波澜壮阔的史诗。”